来源: 高尚德问答网
2024-05-19 22:30:39

电商产业成玉山经济发展新引擎

本报讯 记者徐素琴 钟芷涵报道:“这款绿色环保雨衣,采用双帽檐设计,雨天可阻挡雨水打湿面部,还可佩戴头盔,既可骑行,又可作为日常的防风衣……”4月20日,玉山美斯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打版、剪裁、缝制、烫化、包装;直播间里,女主播身穿刚从生产线上下来的时尚雨衣向粉丝进行推荐。该公司每天都有10000余单时尚雨衣、骑行雨披、户外帐篷、防雨鞋套、冲锋衣等雨具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

近年来,玉山县以“高铁电商园为龙头、多业态融合、城乡协同发展”“规模电商企业供地自建与中小网商入园孵化相结合”的模式,使电子商务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玉山县拥有1200余家电子商务企业、15000余家网店、3万余名电商从业人员,2023年实现网络零售额24.96亿元,同比增长22.1%。现有入园企业236家,其中规上企业达54家;2023年入园企业销售额达30亿元,上缴税收0.9亿元。玉山高铁新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先后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江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江西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电子商务产业成为玉山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电商发展平台。玉山县多管齐下开展招商引资,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玉山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给予电商企业用地优先安排、租用场地补贴、信贷支持、人才培训等多方面的扶持,每年安排500万以上财政资金用于支持电商产业发展。玉山县委、县政府组建全省第一支电商专业招商小分队,由主官亲自推动、亲自外出招引电商项目,引进了摘星网络科技、胜博科技、朗辕电子商务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园区。整合财政及社资本超10亿元,完成300亩的规划建设,建成面积达27万平方米;5.8万平方米的电商企业孵化器及400套人才公寓、未来城等配套项目已投入使用。

聚焦本土特色产业。通过筑巢引凤和延伸上下游产业链等方式,壮大家具和雨具两大本土特色产业。吸引100余名玉山籍优秀家具企业家返乡投资创业,建成家具产业园和橱柜产业园,年生产各式家具50万套,产值超30亿元。另外,玉山县已形成了年产值达10亿元、逾50家雨具生产企业、从业人员近8000人的雨具产业集群。2023年雨具类产品网销额约3亿元。

深耕农村电子商务。从10年前的“村淘”服务站代买,到如今的田间地头直播农产品,玉山的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从排斥、到接受、再到兴盛的过程。玉山县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先后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好各类农产品线上展销馆,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精选姜宅红糖、白玉豆、黑猪、香榧等农产品上线运营,推动优质农产品进“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业态,培育了10余个农特产品网销品牌,2023年线上农特产品销售额约1亿元。

完善物流配送体系。通过实施“智慧玉山”“宽带进村入户”等项目,构建县乡村全覆盖的立体通讯体系,5G网络信号已全面覆盖主城区和各功能园区。围绕农村物流配送提速降费,通过电商进农村试点项目支持县邮政整合农村快递,改造县级分拣中心、乡镇快递超市、乡村服务站点,实现乡村快递统揽统投,乡村配送成本明显下降,全县快递配送量超1000万件,逐步实现乡村快递配送到村的社会化运营。

万人培训计划孵化电商人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聘请专业机构对县乡村党政领导干部、农业种养大户、返乡青年等不同人群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电子商务培训,累计开展培训160余场,培训2万余人次,造就了一批电商创业人才,涌现出返乡创业青年罗荣、“红糖支书”姜敏、残疾人创业领头人尤丁明等一批农村电商创业典型,他们带领村民建起“村淘”服务站、卖“火”了当地特产,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广信区倾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新高地

近年来,广信区积极整合各项法律服务资源,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不断提升,去年被提名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聚焦平台建设“主线”,提起公共服务“领子”,打造为民司法新高地。该区按照省级示范标准打造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投入200余万元建设了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业务等多项司法行政功能为一体的“窗口化、专业化、一站式”综合性法律服务平台。与此同时,按照“依托司法所、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三种模式建设了22个乡镇一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配备了齐全的办公和便民服务设施,统一规范标志标识、功能布局、制度流程,形成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

瞄准资源整合“轴线”,拉好高效服务“链子”,打造便民司法新高地。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充实到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打造涵盖法治宣传教育、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一站式窗口服务”,实现“只进一扇门,办好公共法律服务所有事”。 在全省率先实行律师事务所与各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站所对接”,通过派驻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等,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和能力。去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59余件、公证788件,化解矛盾纠纷1561件;皂头镇调委会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锁定机制保障“眼线”,系好优质服务“扣子”,打造利民司法新高地。通过建立法律援助案件、律师行业办案、公证质量评估监督机制,对公共法律服务项目质量进行标准化衡量,着力打造一套科学有效、务实管用的质量标准体系。推进落实“万所联万会”机制,已开展走访调研活动241次,进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84场,为127家企业提供免费“法治体检”。进一步完善延时、错时和预约服务机制,实行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预约上门服务等便民服务制度,将法律援助申请审批时限由5个工作日压缩为即审即办,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的服务。(黄宗振)

横峰:“E呼即办”亮真招 高质高效解民忧

       优化平台,打造社情民意“直通车”。横峰高标准建设县联指中心,上线运行了“E呼即办可视化系统”和“E呼即办一体化智能平台”,按照“1+4+N”要求,打造了兴安街道和葛源镇2个乡镇示范点,其他乡镇均已落实“E呼即办”综合指挥站办公场地标准化建设。与此同时,横峰将城管12319热线、市管12315热线并入县“E呼即办”联合指挥中心,实现城管、市管、110等部门集中调度。此外,横峰县联指中心建立党员分片联系制度,由每名党员分片联系部分县直单位和乡镇,跟踪了解群众诉求接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工作建议,有效推进平台在高效运行中不断“自我进化”。

       建强队伍,树立基层治理“好品牌”。全县组建了乡镇和县职能部门专业化响应处置队伍54支,共636人。与此同时,吸纳全县10个乡镇共189名基层经验丰富、调解能力强的“五老人员”打造成为一支多元矛盾纠纷化解队伍,常态化开展矛盾调处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日常。横峰坚持党建引领,在县联合指挥中心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将各平台党员纳入其中,由支部统一管理,并设立党员先锋岗,有效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了平台战斗力。

       提升效率,打通服务民生“快车道”。结合县域特点,横峰因地制宜实行“12315”处置机制,“1”即在形成系统工单后接线员要在1分钟内派单,“2”即响应处置队需在2分钟内接单并落实处置,“3”即响应处置队工作人员需在3分钟内联系当事人并出动,“15”即原则上处置队需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开展处置、到现场后5分钟内初步反馈现场处置情况。对于群众诉求实施“首接负责”制,对需要跨部门解决的复杂问题,实行一单多派,同时建立群众诉求分级分类快速响应机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结果有反馈”。(薛南)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