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宗敬先问答网
2024-05-19 17:18:48

德兴纪检监督护航春耕备耕

  德兴市纪委监委以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为重点开展监督检查,通过实地走访、查看资料等方式,了解耕地用地现状、涉农补贴发放等情况,严肃查处截留挪用、冒领私分、套取骗取等问题,确保惠农资金准确、及时、足额地发放到老百姓的手中。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积极行动、主动作为,紧盯春耕备耕领域惠农政策落实、农资供应保障、耕地保护等关键环节重点内容,督促相关部门当好“田保姆”,守好“责任田”,扎牢“粮袋子”,全力护航春耕备耕。

  以“室组地”联动方式深入全市乡镇(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资经销点等地进行摸排,跟踪了解农资价格、农资调度供需等情况,督促指导职能部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全力做足服务,确保春耕生产技术指导到位,所需农资备货充足、价格稳定。

  (邵德初)

城乡供水一体化 潺潺清水润民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信州区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落脚点,以“城乡供水一体化”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信州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进度,着力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疏通水系“毛细血管”,让群众喝上“幸福水”。

  该区编制了《信州区“十四五”供水保障规划》和《信州区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规划项目总投资3.07亿元,分四个标段实施,涉及7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6319户,总人口28582人。主要施工项目是为干支管配水管网延伸、村内管网工程、入户管道及其配套的附属建筑物。其中,一标段包含的朝阳中心镇狮山村、下谭村、中潭村和盘石村四个村约2300户已通水,其余标段也在有序推进。

  在朝阳镇青金村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开挖地面,铺设水管,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信州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二标段目前已经完成了施工进度的70%,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三标段包含秦峰和沙溪剩余几个行政村,已经完成了施工单位的招标,四标段已经完成了施工图审。”该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

  该区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补齐乡村振兴短板的重大民生工程,15万农村人口从中受益。“下一步,我们将以‘城乡供水一体化’这一民生工程为突破口,在开展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探索‘管、护、服’一体化的科学管理方式,打通农村地区供水‘最后一公里’,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有力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信州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党组成员蔡旭华说。

 

田畴沃野绘“兴”图

  本报记者  任晓莉

  金秋时节,穿行在乡村的广袤沃野,山峦叠秀、碧水竞流、良田美畴,一个个乡村靓丽多彩,一幢幢民居窗明几净,一项项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线见闻

  10月9日,位于广信区四十八镇鲤洋村的衣衫伴侣日用品厂生产车间内机器声轰鸣,工人们正各自忙碌着。

  “2014年,我把工厂搬到四十八镇易地搬迁安置点附近,工厂主要生产经营家用收纳盒。随着订单的不断增长,工厂规模日渐扩大,工人从刚开始的三四十人发展到现在300余人,其中脱贫户就有26人。”该厂负责人付仁峰介绍。

  移民搬迁,让村民安居乐业是目的。如何避免“住上新房子,过着旧日子”,产业配套、就业保障该如何跟进?四十八镇党委按照“强龙头、补短板、树品牌、促发展”的思路,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到当地投资建厂,着力走出一条党建强、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鲤洋村的小小车间,就是破题的“金钥匙”之一。

  “这边针线穿好了,再按几个按钮,上手一点不难。”车间里,搬迁户乐福荣和工友们穿梭于机器之间,织造、上底、包装……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44岁的脱贫户吴仙琴也在工厂务工。“我从偏远的高山上搬迁下来,就住在车间旁的安置房里。出了家门进厂门,按件计算工资,收入高时一个月能达到四五千元呢!”谈起现在的生活,吴仙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在鲤洋村,像乐福荣、吴仙琴这样通过搬迁实现就业的搬迁户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培训有了一技之长,在家门口的企业上班,实现了增收致富。

  奋斗足迹

  夯实产业之基、彰显生态之美、探寻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俯瞰上饶大地,乡村振兴的画笔绘就出一幅田畴沃野的新画卷: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面貌明显改善,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壮大“一片森林” ,“产业树上”结“金果” 。我市积极引导各县(市、区)突出优势培育1个农业首位产业,铅山红芽芋、婺源茶叶、万年贡米、广丰马家柚、广信油茶等绿色有机上饶名特优农产品逐渐成为线上线下热销产品,从有“身份”变成有“身价”,我市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渐入佳境。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富民产业,有力带动广大农民就业创业、持续增收,已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我市积极培育百勤异VC纳、江天农业、鄱阳湖米业、江西兴安种业等一批本土企业,规上农业企业已达1020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4976家,家庭农场9844家;大力发展以绿色食品为重点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市已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39家,烤鳗、鱼糜制品等精深加工水产品远销海外,鱼子酱占据国内市场50%以上份额;加大农文旅融合力度,已创建省级田园综合体11个,精品庄园4个,省级精品旅游线路5条。

  培养“一支队伍”, 乡村振兴注“活水”。近年来,我市不仅加强了驻村工作队的选派和管理,健全了调整、轮换、召回机制,实现全市驻村帮扶全覆盖,选派了978名第一书记和1932名工作队员开展乡村振兴的驻村帮扶工作。同时积极引导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汇聚,激励乡村人才大施所能、大显身手,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活水”。在全市实施“大学生回村工程”,完善“选、育、管、用”链条。目前,全市共有2965名回村任职大学生,这些有理想、有情怀、有文化、有办法的大学生回村工作,带领群众致富,为乡村振兴输送了新生力量、提供了人才保证。他们在上饶乡村“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带得动”的农村实用人才。

  做实“一套体系”,和美乡村入画来。 我市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开展秀美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提升。坚持“建管并重”,不断健全完善“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体系,围绕“设施设备在线率100%,事件处理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和“平台建设规范化、运维管理体系化、事件处理高效化,村庄管护实时化”目标,加快“5G+长效管护”平台建设和推广运用,市县两级平台全面建成,投诉问题整改完结率99.88%,好评率99.16%,基本实现“全市一张网、县县全覆盖、运行常态化”。坚持“围绕产业发展建秀美乡村,建好秀美乡村促产业发展”的思路,推动实现秀美乡村由“风景”变“丰收”、由“颜值”变“产值”的华丽升级。全市已创建1000个“六好”秀美乡村,培育了334个3A以上乡村旅游点。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经济。全市参加联动建设1189家休闲乡宿,带动当地村民7366人就近就业。

  如今的上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